3月 29, 2015

2015 香港國際電影節

以前刻意扮文青(尤其是大學年代),每逢電影節出現就撲去買票。其實識個屁,又唔知邊個導演邊個演員打邊個,憑個戲名或者果一千零一張劇照而去估套戲好無睇就去買票。結果一定中伏,九成電影都係爛戲悶野一籮筐。

現在打開了自己,忠於自己,每逢電影節所揀的戲就少很多了。因為:電影節首映的遲些會上正場不用急;大導演新片亦會上正場所以不用買;外國冷門的大多中伏不用看,結果都最後可選的就不多。

今年我只揀了一套舊戲來看-張艾嘉 + 林子祥 +繆騫人《最愛》


其實這已是1986年的作品。我當年只得幾歲,根本不會有興趣去戲院看。後來買過一只VCD但質素很差,斷斷續續的很掃興。但我很喜歡林子祥唱的主題曲《最愛是誰》及《曾經》,而且看過林奕華讚過此戲(雖然他來來去去也只會讚某幾個演員),但我始終都想認真地看一次這套戲。難得電影節有播,當然立即買票捧場去。

看回這些舊戲其實幾過癮。快30年前的作品,除了看到30年前的香港環境,亦都看到所有主角年輕時的風采。林子祥真的好靚仔好有氣質;繆騫人的戲內歛得來其實幾好戲;張艾嘉當年編導演這個戲都幾有才華。雖然是老掉牙的三角戀,但處理手法比較含蓄,喜歡她沒有刻意加一兩場崩潰大炒大鬧的場面,有攻心計的情節又沒有難頂的擠眉弄眼,所有主角的心聲都沒有用對白交待,要靠觀眾自己咀嚼出來的。這套戲的中產setting及兩女主角回首往事的情節就令我想起張曼玉及鍾楚紅的《流金歲月》

不知道為何現今的電影情節及對白都要畫公仔畫出腸般,是觀眾蠢了,還是編劇導演蠢了?

沒有留言: